无人车国家队亮相春晚 百度比亚迪联手助推无人驾驶
2018年大年三十央视春晚,这个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舞台开场不久,镜头就已直接切换到港珠澳大桥,在这座世界上最长的大桥上,上百辆汽车浩浩荡荡地画着8字穿行,时长将近1分钟。
这不是一支普通的车队,而是百度Apollo、比亚迪、金龙、智行者联手打造的新能源乘用车、微循环巴士、扫路机和物流车组成的无人驾驶车队。春节一周前,北京市启用了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——“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(京冀)示范区海淀基地”。
从北京到春晚,官方充分表达了对这个产业的重视,同时也让数以亿计的中国百姓,感受到无人驾驶真切的存在感。从上层政府部门到普通民众,纷纷为无人驾驶技术的产业化,在2018年种下了政策和产业普及的开年树种。
百度Apollo与谷歌的攻守道
从官方的角度而言,让一个产业团队上春晚露脸是一种巨大加持,其他利好不必多说,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官方角度给予行业领军企业的身份认定。而百度Apollo能够联合几大车企参与其中,也间接证明了其在产品初试中的自信。
国内载歌载舞,Apollo作为国内自动驾驶系统的标杆,放眼海外,最大的对手是谷歌,而谷歌现阶段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策略是,利用自身产品技术的优势,希望尽快将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投入到商业化的打车运营中去。同时,对所有竞争对手封锁自动驾驶技术,通过独有的自动驾驶技术,最大限度地获取商业利益。
百度Apollo反其道而行之,打造生态,汇集产业链合力是其开放性生态的核心,生态链中每个机构都出研发费用,都在自身的环节为产品量产分担成本,每个机构都为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贡献行驶数据,最终每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自己期待的利益。
对于百度而言,此时此刻,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凝聚共识、协调各方为发展技术共享力量和资源。作为一个生态的组织者,百度需要让参与者相信,它不会侵犯他们的核心利益,信任很重要,清清楚楚的商业模式,是信任的跟进。
此外,L4的技术还是这个生态的粘合剂,百度需要保证能持续缩小L4技术与谷歌之间的距离。如果谷歌能够如期在2018年将几千辆自动驾驶的克莱斯勒大捷龙投入到出租车运营,这对百度Apollo将是一个重大利好。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,将会使得利益攸关者在面临决策前,空前团结。
车企量产车的成本考题
有心人会发现,春晚出现在港珠澳大桥上的比亚迪秦,车身上顶着一个高速旋转圆筒,这一产品的学名是Velodnye HDL-64(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),早期价格达7万美元,但哪怕车企拿着充足的支票求购,也需要等待3个月左右时间。
但机械式激光雷达因需要旋转扫描,并不适合量产。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爱车出门时头上顶一个旋转的“激光筒”。量产AR设备同样现身春晚拍摄过程中的AR头部企业IDEALSEE创始人兼CEO宋海涛博士在和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交流时称:“目前更高水平的固态激光雷达并非无法应用于汽车产品中,但高水平的激光雷达从军用走向民用,确实需要经历长期的成本消化过程。”由于他本人出身谷歌相关研发团队的背景,其成本指向具备一定可信度。
而激光雷达,作为无人驾驶的重中之重,还只是量产车成本的一部分,一块整合了一堆GPU、CPU和存储单位的片上系统(SOC),当前价格高达1.6万美元。而现阶段,一辆燃油车,所有的芯片加到一起,价值约为380美元。
即使强如特斯拉,据称其片上系统采购价格约为2500美元,而这依然在特斯拉Autopilot硬件成本中占比约30%。马斯克最后还是决定,特斯拉自研自动驾驶计算芯片。
这才是当下车企舍远求近,力求分摊研发成本的关键因素,也是百度能够在国内智驾圈一呼百应的真实动因。
截至目前,在全球范围内,已经有15家汽车制造商宣布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计划,主要的截止时间节点为2021年。其中,福特、奔驰、北汽、长安与百度Apollo均有合作关系,而此次春晚亮相的百度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无人驾驶新能源乘用车,则是出乎周遭车企预料,又应在情理之中的一次强强联手。
而谷歌会直接将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出租车运营,预计会在2018年就投入运营。百度则会兵分两路,一方面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量产车,市场层面预计在2018年、2019年,陆续会有不少车型上市销售;同时将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下,进行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试运营。
对于此次春晚加持百度无人车释放出的强烈信号,前瞻车评人余建约称:“2018年自动驾驶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,资源将会向头部企业聚集,格局将越来越清晰。而产业链条里面的企业,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禀赋优势,寻找舒适的定位和靠谱的商业模式,顺势而为。这将会加速自动驾驶产业化和商业化落地的速度。”